宋代皇帝因為痴迷玩風箏導致滅國?清代皇帝每天下午的娛樂時間裡都包含放風箏的行程?一隻小小的風箏與皇帝之間有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。風箏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,起初是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存在的。作為娛樂項目的風箏在大眾化之前,是皇宮貴族的特供玩物。歷朝歷代都有皇帝對這個娛樂項目情有獨鍾。地上跑的、天上飛的、水裡游的,只要是皇帝想出來的,宮廷的風箏技藝師傅就能做出來。
宮廷風箏精緻講究、惟妙惟肖,不管是飛禽、猛獸還是昆蟲,經過宮廷風箏製作師傅的一雙巧手,都好似有了生命,一飛上天,愈發活靈活現。文字很難描述出宮廷風箏的精髓,若見了實物,或許就能理解皇帝為什麼要把放風箏添加到日常行程里了。
熊貓串。
戲曲人物,舞獅臉。
摺疊龍。
串龍。
舞獅頭,年魚。
以上這些精緻的宮廷風箏,都出自宮廷風箏第五代傳承人張鐵山之手。張鐵山告訴京蜜,宮廷風箏和民間風箏最大的區別是宮廷風箏比較講究、民間風箏比較將就。宮廷風箏的「講究」在於風箏的選法、扎法、糊法、繪法、放法。竹材選擇好後,還要經過段、劈、刮、削,以及烤制多個過程,才能進行綁紮、貼糊。現如今正宗傳承宮廷風箏的手藝人越來越少,能看到宮廷風箏的機會自然也越來越少。
宮廷風箏製作技法繁多,年魚風箏需要用粘製法。圖/張鐵山供圖
修好的竹條需要用燭火照圖紙烤制定型。圖/張鐵山供圖
烤製成型的竹條用刀劈分成所需等份,再按圖紙綁紮或粘糊。圖/張鐵山供圖
繪製宮廷風箏的圖案其實就是完成一幅精緻的畫作。圖/張鐵山供圖
張鐵山的父親張盛福師承宮廷風箏金氏傳人,後自成一派。張鐵山從小耳濡目染,8歲開始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學習製作宮廷風箏,過程中沒少吃苦。在製作風箏時,為了讓竹子的架構與所設計的圖案吻合,需要用蠟燭的火苗烤竹子,烤糊、弄折、燒手的情況時常發生。看起來製作完好的宮廷風箏時常也會飛不起來,整體外形、竹架結構、面料薄厚、綁紮鬆緊、放飛技術,每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風箏上不了天。「風箏做成,放不起來,你就不要再睡覺,繼續修改,直到完成。」父親當年的話至今仍時常在張鐵山耳邊響起,而正是父親的嚴格要求為張鐵山紮實的手藝奠定了基礎。雖然學習製作風箏吃了不少苦,張鐵山說每當看到自己做的風箏飛上天的時候,瞬間就忘記了過程中幾千次的重複。
一放上風箏的張鐵山就像換了一個人。
每一次放飛風箏,都像兒時第一次把自己製作的風箏放上天那樣的激動。
張鐵山展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結晶。
每一隻可以飛起來的風箏都耗費了匠人的大量心血,需要他們進行長期的學習、踐、探索,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調試。張鐵山一輩子都在做這一件事,除了學習和傳承,他也不斷嘗試創新。為了把宮廷風箏普及到更多人的生活中,張鐵山發明了在室內可舞動的特技風箏,同時也研究創造出在室內外無風或小風的條件下可放飛的宮廷風箏。躺著飛、站著飛、坐著飛……賞心悅目的小風箏就像被張師傅施了魔法,想讓它怎麼飛就怎麼飛。「能活動筋骨,又能提高審美。玩了這個,手機都不覺得好玩了。」張師傅一邊演示一邊得意地說。
在室內也能放風箏。
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宮廷風箏,張鐵山自編了風箏舞,音樂一開氣場瞬間飆升。
女兒繼承了張鐵山的手藝,也延續著父輩的創新精神。
「動漫」風箏了解一下。
製作宮廷風箏是張鐵山快樂的源泉,他說不管過程多難、不管經多少次的返工,只要看到自己的奇思妙想能順利飛上天就會很開心。「你看那天上,鷹是鷹、鳥是鳥、蝶是蝶、人物是人物……」
撰文 韓舒雯
攝影 韓舒雯(除署名外)
編輯 王琳 校對 郭利
據說這件事被皇帝加在日程里,每天都要打卡│北京表情
宋代皇帝因為痴迷玩風箏導致滅國?清代皇帝每天下午的娛樂時間裡都包含放風箏的行程?一隻小小的風箏與皇帝之間有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。風箏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,起初是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存在的。作為娛樂項目的風箏在大眾化之前,是皇宮貴族的特供玩物。歷朝歷代都有皇帝對這個娛樂項目情有獨鍾。地上跑的、天上飛的、水裡游的,只要是皇帝想出來的,宮廷的風箏技藝師傅就能做出來。
宮廷風箏精緻講究、惟妙惟肖,不管是飛禽、猛獸還是昆蟲,經過宮廷風箏製作師傅的一雙巧手,都好似有了生命,一飛上天,愈發活靈活現。文字很難描述出宮廷風箏的精髓,若見了實物,或許就能理解皇帝為什麼要把放風箏添加到日常行程里了。
熊貓串。
戲曲人物,舞獅臉。
摺疊龍。
串龍。
舞獅頭,年魚。
以上這些精緻的宮廷風箏,都出自宮廷風箏第五代傳承人張鐵山之手。張鐵山告訴京蜜,宮廷風箏和民間風箏最大的區別是宮廷風箏比較講究、民間風箏比較將就。宮廷風箏的「講究」在於風箏的選法、扎法、糊法、繪法、放法。竹材選擇好後,還要經過段、劈、刮、削,以及烤制多個過程,才能進行綁紮、貼糊。現如今正宗傳承宮廷風箏的手藝人越來越少,能看到宮廷風箏的機會自然也越來越少。
宮廷風箏製作技法繁多,年魚風箏需要用粘製法。圖/張鐵山供圖
修好的竹條需要用燭火照圖紙烤制定型。圖/張鐵山供圖
烤製成型的竹條用刀劈分成所需等份,再按圖紙綁紮或粘糊。圖/張鐵山供圖
繪製宮廷風箏的圖案其實就是完成一幅精緻的畫作。圖/張鐵山供圖
張鐵山的父親張盛福師承宮廷風箏金氏傳人,後自成一派。張鐵山從小耳濡目染,8歲開始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學習製作宮廷風箏,過程中沒少吃苦。在製作風箏時,為了讓竹子的架構與所設計的圖案吻合,需要用蠟燭的火苗烤竹子,烤糊、弄折、燒手的情況時常發生。看起來製作完好的宮廷風箏時常也會飛不起來,整體外形、竹架結構、面料薄厚、綁紮鬆緊、放飛技術,每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風箏上不了天。「風箏做成,放不起來,你就不要再睡覺,繼續修改,直到完成。」父親當年的話至今仍時常在張鐵山耳邊響起,而正是父親的嚴格要求為張鐵山紮實的手藝奠定了基礎。雖然學習製作風箏吃了不少苦,張鐵山說每當看到自己做的風箏飛上天的時候,瞬間就忘記了過程中幾千次的重複。
一放上風箏的張鐵山就像換了一個人。
每一次放飛風箏,都像兒時第一次把自己製作的風箏放上天那樣的激動。
張鐵山展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結晶。
每一隻可以飛起來的風箏都耗費了匠人的大量心血,需要他們進行長期的學習、踐、探索,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調試。張鐵山一輩子都在做這一件事,除了學習和傳承,他也不斷嘗試創新。為了把宮廷風箏普及到更多人的生活中,張鐵山發明了在室內可舞動的特技風箏,同時也研究創造出在室內外無風或小風的條件下可放飛的宮廷風箏。躺著飛、站著飛、坐著飛……賞心悅目的小風箏就像被張師傅施了魔法,想讓它怎麼飛就怎麼飛。「能活動筋骨,又能提高審美。玩了這個,手機都不覺得好玩了。」張師傅一邊演示一邊得意地說。
在室內也能放風箏。
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宮廷風箏,張鐵山自編了風箏舞,音樂一開氣場瞬間飆升。
女兒繼承了張鐵山的手藝,也延續著父輩的創新精神。
「動漫」風箏了解一下。
製作宮廷風箏是張鐵山快樂的源泉,他說不管過程多難、不管經多少次的返工,只要看到自己的奇思妙想能順利飛上天就會很開心。「你看那天上,鷹是鷹、鳥是鳥、蝶是蝶、人物是人物……」
撰文 韓舒雯
攝影 韓舒雯(除署名外)
編輯 王琳 校對 郭利